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足不出户我们就能购物、订餐、交水电费等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而手机做为网络的一个终端产品,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前面说的购物、订餐、交水电费等便捷的操作基本上都是在手机上实现的,但随着用户的激增问题也越发明显,其中安全问题就是最突出的一个。
近两年通过手机、通过网络的诈骗事件越来越多,用户稍不注意就会陷入不法分子的圈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骗子们都有哪些常用手段。
伪基站
一般来说伪基站诈骗都是通过给用户发诈骗短信,诱导用户进行深入操作的方式来实现诈骗的。很多情况下伪基站会以银行、运营商等身份给用户发诈骗短信,有了这重身份用户的心理防御就大大降低。湖北省的董女士收到了一条工商银行客服发来的短信。碰巧的是董女士是工商银行储蓄卡的用户,而这就大大降低了她的防范心理,顺手点开了短信。短信内容写到,尊敬的工行用户,您的账户累计积分2680分,即将逾期清空,请立即点击如下网址,兑换268元的现金,落款是工商银行。接下来,董女士按照网站的提示填写了相关的信息,之后就可想而知了,银行里的钱被不法分子盗走。
免费WiFi
说到用免费WiFi诈骗其实早就有过不少案例,去年和今年的315晚会上都有重点报道。近日央视《科技之光》播出了一期名为《是谁转走了他的钱》的栏目,再次引起广大消费者对通过免费WiFi诈骗问题的重视。节目中的主人公王先生一连收到多条银行转账短信,随后查证其账户资金的确是被人转走。王先生在排查了银行卡被偷、电脑中毒等原因,想起当天在室外连接不明WiFi进行过购物行为,最后的调查结果也证实王先生此次的遭遇都是“免费WiFi”惹的祸。一些公共的“免费WiFi“中间存在一个“路由”,它可以截取所有在手机发送和接受的信息,而且这样的WiFi会引导用户到一些“钓鱼网站”,通过诱导用户给手机植入木马,木马盗取用户资料后,不法分子便能从中获取手机里如购买记录、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远程资金盗取。
其实这样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进行银行转账、购物支付、订餐消费、生活缴费等操作,不可否认智能手机给用带来的便捷性是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但是由智能手机带来的用户隐私、财产安全等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
各种圈套各种坑 如何保护财产隐私安全?
智能手机的安全问题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了,通过手机的诈骗事件也一直都在发生,提高手机本身的安全性十分必要,不过笔者认为用户提升自身的防范意识才是财产安全防护的最后保险。
厦门煜德信商务咨询事务所是厦门地区最早从事厦门私家侦探、厦门私人侦探、经政府批准注册的调查公司。十年来“煜德信”的传奇故事先后被多家电视台、报刊、杂志采访报道,有着极高的人气信誉。服务电话:133137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