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企业裁员瘦身撩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创业家&i黑马从智联招聘方面获取的数据也侧面印证了很多公司“瘦身”的事实。2018年第二季度,小微企业用人需求较第一季度平均下降26.6%。
寒冬中,企业异常艰难。运气好的,在夹缝中求生存,借点口粮,继续孤独地上路;扛不下去的,裁员、止损,或干脆关门大吉。
裁员大潮滚滚向前,每个人都深深感受着切肤之痛。
作者 曹珂 常皓靖
编辑 王根旺
影视业“瑟瑟发抖”
一个月前,赵晶(化名)开始考虑裁员5-6人。
赵晶是一家影视公司的创始人。资本退热、政策趋紧,一系列变化,让整个行业“瑟瑟发抖”,每个人都清晰地感知着这场风暴带来的风吹草动和剧烈变化。
赵晶称,公司原本有40余人,如果社保新政策实施,年成本或增近20%,逼近1000万元。而目前公司账上的资金只够撑三个月,这让赵晶压力山大。
“自己都吃不饱,怎么养活那么多人?”被逼无奈,赵晶着手从严考核员工绩效,“靠绩效说话,无法创造价值的人当然得走,精简后的人员一定是能打硬仗的,将来公司有了新发展还会再招人,但招的一定是精兵强将。”
不过,裁掉相处已久、深有感情的员工,让身为女性创始人的赵晶难免会纠结。5天前,一位跟随她6年的高管未等裁员先提了离职,这让赵晶十分痛心。她舍不得将他踢出公司微信群,心里仍觉得他是公司一员;他也舍不得退群,仍帮公司做一些事。“有时需要对接一些事,我会让别的同事去通知他,这种隔膜感让人很心痛,看到那个离职高管的椅子空空的,我心里也空空的。”赵晶对创业家&i黑马表示。
不只赵晶,她周围许多创业者朋友都有裁员计划。一家1000余人的新媒体公司,已计划裁员20%-30%,同时严格考核KPI,明年底前停止一切新项目,砍掉半年内看不到盈利的项目。另外,也有公司通过“员工合伙制,员工拿底薪+分红”的方式过冬。
一位名为“仰望星空浪子”在新浪微博上吐槽:“最近公司生意不好,老板裁员,本部门折兵损将,只剩我一人,当光头司令。心里有种不明的凄凉,这种日子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行业不景气,许多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意愿骤降,甚至采用“只出不进”、“裁员”的策略以应对寒冬。在寒冬中孤独前行,这亦是企业自我保命的无奈之举。
游戏业风雨飘摇,裁员或高达70%
过去十几年,一直是游戏行业的黄金时代。然而今年,国产游戏似乎正遭受着“灭顶之灾”。
今年8月30日颁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提到,“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这意味着,游戏行业将雪上加霜。此前,游戏行业增速放缓、人口红利消逝、版号暂停审批……一连串的打击已让整个国产游戏业风雨飘摇,增速严重下滑,就连腾讯网易这样的大厂,都惨遭股价和业绩的双杀。
一时间,游戏行业仿佛按下了暂停键。部分游戏公司欲将市场转移至东南亚和非洲的国家,以谋求一条生路。
一家游戏创业公司创始人达宽(化名)对创业家&i黑马表示,他正计划将业务中心转到东南亚。“游戏行业本就被寡头垄断,现在再加上国内对游戏业的妖魔化,行业未来会比较坎坷,中小型公司基本很难生存了。”在他看来,死磕国内就是死路一条。
而若将业务重心全部转移到东南亚,则意味着人员精简。达宽表示,他只考虑保留30%的核心人员,其他人员都去当地招聘。这意味着,原来近70%的人将会被裁掉。
达宽回忆,在游戏行业最好的2014年,当时公司只有5个人,但每个月都能做一千万的流水。不过,自2016年开始,他们的生存就变得愈发艰难,2018年更是“爆炸性的难”。达宽表示,今年公司的营收下降非常厉害,只能用“惨”字来形容。达宽坦言,因为自身难保,原来70%的员工将被裁掉,“不裁掉干嘛,养不起啊!公司的第一责任是赚钱,其他冠冕堂皇的东西等赚了钱再说。”
达宽解释称,并不是说只有不赚钱的公司才裁员,整个行业不管是不是赚钱都在考虑裁员。达宽表示,有些上海的游戏公司已经裁员15%-20%。另外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些游戏公司创始人给HR下达了国庆节前裁员30%的艰巨任务。
不止裁员,许多游戏公司的用人需求也大幅下降,“只出不进”。创业家&i黑马从智联招聘提供的数据发现,2018年第二季度用人需求下降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就是网络游戏。20-99人的网络游戏公司,招聘需求同比下降54%;20人以下的公司,招聘需求更是同比下降84%。
厦门煜德信商务咨询事务所是厦门地区最早从事厦门私家侦探、厦门私人侦探、经政府批准注册的调查公司。十年来“煜德信”的传奇故事先后被多家电视台、报刊、杂志采访报道,有着极高的人气信誉。服务电话:13313701007